《禪定道炬―如何修習三昧》

第三章 法蔭清涼 隨處安身

◎問:具備了無後顧之憂的禪修外在環境後,自身還要有何心理準備?

上師:忍耐。禪修一定要在不焦慮、不煩燥、心情放鬆下修習,一直堅持到底。

◎問:問題是我們多是都市人,住在高樓大廈,雖然治安好,食物和藥物供應充足,但我們多只利用長假期把自己關在家裏禪修。有時我們要忍受鄰居或者街上傳來吵耳的聲音;很多時我禪修不理想,就是被這些聲音牽引。

上師:善哉!當你聽到聲音,就讓它經過;只聽到它,便釋放它,並立刻回到自己的禪修對象上。久而久之,自己會發覺在整個過程中,不再聽到任何聲音,聲音不再是問題。

◎問:在禪修過程中,我發覺昏沉和緊張常糾纏自己,不能控制。

上師:修行要明明了了。一天數節昏沉是很嚴重的問題,要立刻補救。如果因睡眠不充足的話,唯一補救方法是早些入睡。若因失眠導致睡眠不足,便要根查原因;如因為微細氣脈不平衡,睡前塗些藥油在太陽穴,或穿得溫暖些,被袋輕盈些;如失眠情況嚴重,正視自己飲食運動,太瘦弱的便多吃蛋白質豐富的食物。

過度緊張傳統上我們稱為掉舉,有些人整日想像自己很快成就奢摩他;有些人自驕自傲,以為自己比同門師兄弟快成就;這些都很容易使自己掉舉,產生過大的壓力。禪修時要維持合理的鬆緊平衡,過於強迫自己機械性地觀想,或執行儀軌,這只會妨礙自己成就「止」。同樣,過於放鬆亦只會浪費時間。

◎問:怎樣才能維持合理的鬆緊平衡?

上師:在整個修行過程中,生起平等性和認同態度,如在某節禪修良好和集中,不要產生自滿,否則好的進展立刻停頓。相反,禪修變差,不能集中,也不要抑鬱。在修行時要接受一切好與壞的境界,保持平等性。

◎問:在禪修中,產生很多平時不出現的影像。

上師:當修止有所發展,心內往往會出現一些影像。無論是好是壞,都不要理會它,不要貫注它,分析它,不要老是想著:「這是吉祥成就的兆頭﹗」不要因看到恐怖影像致使自己情緒低落沮喪,只須讓它們如此升起,如此消失,維持自己的醒覺。

◎問:譬如我每日禪修三座,節與節之間要維持怎樣的心態?

上師:節與節之間,應讓內心稍為放鬆,不要理會或牽涉他人的事務。最好看看遠方景物,天空、山巒、水平線。

相反,若在休息期間仍強制自己維持嚴格的禪定狀態,這是太緊。另一極端是令自身在多姿多釆的節目和活動中迷失,內心復受俗務吸引而分散,這是太鬆。太緊太鬆,都會蠶食從禪修時所獲得的平靜。在緊鬆兩者之間調節平衡,讓自己內心進入鬆弛狀態,又不沉醉於令自己內心散逸的活動。

◎問:在每日三座禪修之間,我聽從上師吩咐反省自己在修持中所得到的清明,反省自己再有無疑慮。

上師:傳統大德要求我們這樣做,最重要的,便是反省每一件事如何影響自己的內心。假若有件事會對你造成不安,則要停止;假若這件事為你造成清明和寧靜,則可繼續做。

◎問:在尚未深化修止的對話之前,上師有甚麼特別要吩咐的。

上師:修行密乘的人,尤其大圓滿,主要考慮,亦極要強調的是對自己根本上師及歷代傳承上師生起尊敬、奉獻和信心。在《月燈三昧經》,佛陀描述了祂如何因對娑羅樹王佛具大信心和奉獻,而得到三昧的口訣;之後,祂並沒有停止對上師的奉獻。佛陀還解說了如何獻上最奢華供品;祂怎樣做令上師榮耀的事;祂如何迴向功德給一切眾生,希望他們踏上覺悟之路;根據佛意,修習三昧最重要的是對自己根本和傳承上師生起敬信,侍奉他們如佛一般。

◎問:我也有同樣經驗,大圓滿系統教導了對自己根本上師的誠信、再連同淨化障蔽、積習功德,自然使三昧在自己身上冒升。似乎對自己根本上師欠缺誠信是無法證悟三昧。

上師:佛陀也是向上師奉獻廣大供養和信心,才得以了解和證悟三昧。作為佛陀的追隨者,踏著他的足印,勤力修習上師瑜伽作為獲得三昧口訣和體證前行。

第三章完


Copyright by The Great Perfection Buddhist Centre